系统性硬化症的微血管损伤与骨缺损相关
材料和方法:纳入53名绝经后(平均年龄61±5岁)系统性硬化患者 (其中甲皱微循环早期10例; 活动期14例,晚期29例)和43名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平均年龄62±5岁)。用双能X-线吸光度方法检测腰椎(L1-4)和股骨近端骨密度BMD (g/cm2),采用定量超声检测足跟的僵硬指数(基于宽谱超声吸收谱和超声速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T值小于-2.5诊断为骨质疏松,T值介于-1.0到-2.5诊断为骨量丢失。甲皱微循环的形态根据之前文献报道的方法进行检测和分类。 统计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李正富
结果:在53名纳入的系统性硬化患者中,38名(72%)有骨缺失表现(72%),13例 (25%)表现为骨质疏松,25例(47%)表现为骨量丢失。系统性硬化患者的骨密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腰椎: 0.962±0.12 g/cm2 ,对照组为 1.039±0.18 g/cm2; 股骨颈为0.739±0.11 g/cm2 ,对照组为 0.823±0.09 g/cm2; Ward 三角区0.551±0.09 g/cm2 ,而对照组为 0.639±0.10 g/cm2; 大转子为 0.652±0.08 g/cm2 ,而对照组为 0.719±0.11 g/cm2; 全髋骨密度为 0.794±0.09 g/cm2 ,而对照组为 0.903±0.11 g/cm2, 所有 p<0.001)。系统性硬化患者的T值和Z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腰椎 T=-1.83±0.97 ,对照组为 -0.72±1.19, p<0.001; 系统性硬化腰椎Z=0.29±1.11 ,而对照组 0.65±1.06, p<0.05 ;全髋 T=-1.64±0.77,而对照组为 -0.80±0.89, p<0.001; 全髋Z=-0.38±0.71,而对照组为 -0.01±0.75, p<0.03)。 系统性硬化患者的SI显著低于对照组 (系统性硬化组70.2,而对照组为 93.9; 系统性硬化组T=-1.9 而对照组为T=-0.2, p<0.001)。有趣的是, 在NCV模式为晚期的患者的腰椎的BMD和SI低于早期和活动期患者 (腰椎0.930±0.11 g/cm2 ,对早期为 0.990±0.10 g/cm2 ,活动期为 1.016±0.13 g/cm2; 足跟后期 为65.2,而早期为 72.9,活动期为 80.8, 所有后期与早期和活动期相比, p<0.05). 结论:本研究发现系统性硬化患者骨密度和僵硬指数降低,提示进展期系统性硬化患者骨密度水平显著下降,提示继发于微血管病变进展的弥漫性缺氧缺血是骨缺失的危险因素。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立即咨询- 上一篇:局限性硬皮病的常见病因
- 下一篇:小儿硬皮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呢
相关文章
-
头条推荐
-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