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脚气病多补充维生素B1
维生素B1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化学名字叫做硫胺素,它的发现是从防治脚气病开始的。早在成书于公元前5世纪的《内经》中已有脚气病记载,晋代葛洪提出脚气病治疗方法,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对脚气病的发生、流行、预后等都作了详细的论述,并提出猪肝、赤豆、薏苡仁等可作为治疗的食物。
1912年科学家从米糠中抽提浓缩得到硫胺素,治愈了鸽子的脚气病,故后人又称它为抗脚气病因子或抗神经炎因子。VB1有特殊的酵母样气味,这是与其他B族维生素不同的地方。
食物中的VB1在小肠上部可被迅速吸收,其主要生理作用是参与糖类代谢,向所有细胞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因此,VB1是机体内整个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中的关键物质。VB1还是维持神经、肌肉、循环系统的正常功能不可或缺的成分,对于促进食欲,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等也有重要作用。此外,实验证明,VB1对促进幼年动物的生长发育也很重要。
VB1缺乏与脚气病
VB1在人体内贮量极少,因此,若饮食中缺乏,1~2周后人体组织中VB1就会迅速降低,持续一段时间缺乏VB1,将出现脚气病。VB1缺乏常由于摄入量过低,如长期食用过分精白的米和面,又缺乏其他杂粮和多种副食补充。肝损害、酗酒、肾病长期透析、完全胃肠外营养、长期发热等都可引起VB1缺乏。
VB1缺乏初期症状,包括疲乏、淡漠、食欲差、恶心、忧郁、急躁、沮丧、腿麻木、心电图异常等。其典型的缺乏病症叫脚气病(不是脚癣),一般临床上有三种表现类型:
干性脚气病
以多发性神经炎症状为主,出现周围神经炎,指、趾麻木,肌肉酸痛、压痛,尤以腓肠肌(小腿后侧肌肉)为甚,且有感觉异常。膝反射在发病初期亢进,后期减弱或消失。由于神经瘫痪和肌肉萎缩,常出现垂腕、垂足症状。累及胃肠神经,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食欲降低、消化不良、便秘等。
湿性脚气病
由于心血管系统障碍,出现右心室扩大、心动过速、心悸、气促、气喘等,严重者出现全身水肿和浆液性渗出等心衰表现。其他症状还有厌食与便秘等。如若处理不及时,常致心力衰竭,俗称脚气冲心,症状严重。
婴儿脚气病
常发生在2~5月龄的婴儿,多是由VB1缺乏的乳母所喂养的乳儿。其发病常较成人急且重,症状涉及消化、泌尿、循环和神经系统。常见食欲下降,腹泻或便秘,肠蠕动减弱、腹壁柔软或腹胀。婴儿烦躁、膝反射减退或消失。严重时出现嗜睡、呆视、眼睑下垂、声音微弱、深反射消失、惊厥、脉速、气促、全身浮肿、心力衰竭,甚或突然死亡。母亲孕期缺乏VB1,可引起新生儿的先天性脚气病,出现水肿、体温低于正常、吮吸无力、呕吐、嗜唾等症状,需及时明确诊断,给予VB1。
食物中的得失
VB1广泛存在于天然食物中,但含量随食物种类而异,且受收获、储藏、加工、烹调等条件的影响。富含VB1的食物主要有粮谷类、豆类、干果(如花生)、酵母、坚果类等,动物内脏(肝、肾、心)及瘦肉、蛋类中含量也较丰富,蔬菜较水果含VB1稍多,但不是膳食VB1的主要来源。不过芹菜叶及莴苣叶含量较为丰富,可以利用。
食物在储藏、加工、烹调时方法不合理,会使VB1丢失。谷类食物中,全粒谷物较富含VB1,尤以麸皮含量最高,杂粮的VB1也较多,碾成精度很高的谷类,最多可使其中的VB1损失80%以上,因此,不宜久食精加工的粮食。淘米时大量的水反复搓洗、长时间浸泡都会使大量VB1在水中流失。在煮粥、煮豆或蒸馒头时,若加入过量的碱,也会造成VB1的大量损失。有些地区的人们在蒸饭时,习惯将煮过的米捞出再蒸熟食用,弃去煮饭的米汤,这样会造成大量的VB1丢失。
一些食物中存在抗硫胺素因子,如某些生鱼或海产品(鲤鱼、鲱鱼、青蛤和虾)含有的硫胺素酶,能分解VB1,不过这种酶在烹调加热时会被破坏。茶叶中含有一种对热稳定的硫胺素分解酶,故大量饮茶或咀嚼茶叶时,将会影响VB1的利用率。
温馨提示:脚气和脚气病是不同的病
脚气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成人中70-80%的人有脚气,只是轻重不同而已。常在夏季加重,冬季减轻,也有人终年不愈。
脚气是足癣的俗名,有的人把脚气和脚气病混为一谈,这是不对的。医学上的脚气病是指维生素B,缺乏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而俗名为脚气的足癣,则是真菌(又称毒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洗脚盆及擦脚毛巾应分别使用以免传染他人。足癣如不及时治疗,有时可其它部位,如引起手癣和甲癣等,有时因为痒被抓破,继发细菌感染,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脚气预防
1.要保持脚的清洁干燥,汗脚要治疗。勤换鞋袜,趾缝紧密的人可用草纸夹在中间,以吸水通气。鞋子要通气良好。
2.不要用别人的拖鞋、浴巾、擦布等,不要在澡堂、游泳池旁的污水中行走。
相关文章
-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