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水疱需警惕
进入夏季,门诊的“小手患者”(小儿手足口病患者)逐渐增多了起来。看着粑粑麻麻们着急询问病情的样子,小编我不得不在今天手术后赶写了这篇科普,希望重拾大家对该病的认识。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一种小儿容易发生的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5岁以下宝宝们好发,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张斌
流行病学: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以每年的4-9月多见。
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同时,小朋友的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另外,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临床表现:
患儿多经过发热(一般为38℃左右),不适等前驱症状后,于口腔粘膜出现分散状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双膝等处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轻症患者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大多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
重症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重症患儿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运动障碍;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面色苍灰、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轻症者可给与抗病毒、抗感染、全身支持治疗;重症患者还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及胸片。
治疗:
抗病毒治疗,常用的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中药等,它们作为高效广谱的抗病毒药物,具有明显缩短发热及皮损愈合时间,减轻口腔疱疹疼痛作用。另外,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可以抵抗病毒感染和防止病毒性疾病的复发。常用的药物有转移因子、胸腺肽等药物。
重症患者,需要加强营养、补液。并加强对症治疗,做好口腔护理。建议院治疗。
预防:
1、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2、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3、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上一篇:有哪些防治手足口病的措施
- 下一篇:如何有效预防手足口病?
相关文章
-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