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水疮中药外洗三方
脓疱疮(皮肤性病科),腕疱疮俗称黄水疮,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皮肤病。具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感染的特性,易在儿童中流行。病原菌主要为凝固梅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单独或混合感染。夏、秋季节气温高、湿度大,皮肤浸渍等,都易使病菌侵入皮肤繁殖,为促发本病创造有利条件。本文在此介绍三个中医外洗方,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1方
[药物] 蒲公英30克,地丁30克,黄芩15克,苦参(或黄柏)15克。
[制法] 加水适量煎煮,去渣。
[用法] 洗涤患处。如周身皆有,可将上方药量加倍,煎水洗涤。每日1-2次。洗后勿用清水或肥皂水再洗。如破渍较甚者,可加用丝瓜叶,捣烂,调金黄散,外敷患处,每日1次。用于脓疱疮(即黄水疮)、脓皮病、湿疹感染等。
[出处] 《小儿外治疗法》。
2方
[药物] 漏芦45克,生甘草45克,槐白皮45克,五加皮45克,白蔹45克,白芨藜120克。
[制法] 上药共研粗末,每次用150克、以水8碗,煎至5碗,去药渣。
[用法] 淋洗烂疮。用于深部脓疱疮、下肢丹毒。
[出处] 《医宗金鉴》。
3方
[药物] 雄黄15克,防风15克、荆芥9克,苦参9克。
[制法] 上药加水2000毫升,煮沸。
[用法] 待温,洗患处,每日2―3次。用于黄水疮初起。
[出处] 《华佗神方》。
如不采取隔离措施,不仅可以由患儿直接传染给健康者,而且健康者接触到患儿用过的衣服、玩具、毛巾等也有可能被传染上脓疱疮。
儿童皮肤比较薄嫩,加之活泼好动,双手经常触摸泥土、杂物等,沾上化脓性细菌的机会大大增加。一旦皮肤破溃,使手上或皮肤其他处寄生的化脓性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侵入皮肤,便可导致黄水疮发生。
发病时,首先在鼻孔、口角处出现红斑、水疮,很快变成脓疱,搔抓破后脓液流出,渗出的黄水所到之处均可出现同样脓疱。如不采取隔离措施,不仅可以由患儿直接传染给健康者,而且健康者接触到患儿用过的衣服、玩具、毛巾等也有可能被传染上黄水疮。夏秋季,黄水疮常在托幼机构流行。为防止其蔓延,一旦发现黄水疮患儿,一定要进行隔离治疗。
患儿搔破皮损处可导致皮损扩大与自身播散,所以应给患儿剪短指甲,勤洗手,教育其不要乱抓。勤换衣裤,并将换下来的衣物用开水洗烫,日晒干燥。对痱子、虫咬皮炎、湿疹等瘙痒病也要积极治疗,防止搔抓感染后继发脓疱疮。
外用药的使用是治疗的重要手段。使用前应先认真消除掉患处的脓痂及分泌物。可采用2%龙胆紫药水,1%孔雀绿药水外涂,有收敛创面、抗炎作用。还可外涂百多帮软膏,复方呋喃西林软膏。病重伴有发烧者可注射或口服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等。
- 上一篇:脓疱疮的治疗方法具体是什么呢
- 下一篇:治疗脓疱疮的方法有哪些
相关文章
-
头条推荐
-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