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红斑狼疮常识 >盘状红斑狼疮有何病理改变
盘状红斑狼疮有何病理改变
发布时间:2016-11-21 文章来源:查病网
上皮过度角化或不全角化,角化层可有剥脱,粒层明显。皮肤病损有时可见角质栓。上皮棘层萎缩变薄,有时也可见上皮钉突增生、伸长。基底细胞层显着液化变性,上皮与固有层之间可形成裂隙和小水疱,基底膜不清晰。
固有层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内可见玻璃样血栓。血管周围有密集淋巴细胞(T细胞为主)及少量浆细胞浸润,血管周围可见到类纤维蛋白沉积,苏木素伊红染色标本上呈粉红色,过碘酸雪夫反应(PAS)染成红色。结缔组织内胶原纤维玻璃样变、水肿、断裂。
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在上皮基底膜区有一连续的、粗细不均匀的翠绿色荧光带,呈颗粒状、块状,称为“狼疮带”(lupus band),为免疫球蛋白(IgG、IgM)及补体C3沉积。狼疮带是否存在对该病的诊断、治疗效果及其预后判定具有重要意义。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皮损处,其狼疮带阳性率均为90%左右,而正常皮肤狼疮带阳性率,系统性红斑狼疮为50%~60%,盘状红斑狼疮则为阴性。如果盘状红斑狼疮正常皮肤的狼疮带阳性,提示可能向系统性红斑狼疮转变。
相关文章
-
头条推荐
-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